良医视病人,察脉审其证。悉病所从来,治之药乃应。
浊河本北流,清淮自南亘。河徒忽夺淮,淮弱而河盛。
一石八斗泥,壅碍入海径。倒灌淮上流,湖于可涉胫。
埂堰始冲决,淮南受其病。塞决固治标,要须遂其性。
下流无路行,东遏必西迸。疮平毒未消,堡闭盗犹横。
旁观方忧危,当局莫予圣。治河近称善,吾宗老司空。
河徙时未久,淮流尚争雄。海口虽停沙,可以水力冲。
淮主河乃客,主壮客不攻。用清以刷浊,当年策诚工。
淮今仅一线,河涨犹难容。淤沙积成土,不浚焉得通?
古方治今病,和缓技亦穷。疏瀹费虽多,尺寸皆有功。
堤成倘蚁漏,金钱掷波中。
河堤。清代。潘耒。 良医视病人,察脉审其证。悉病所从来,治之药乃应。浊河本北流,清淮自南亘。河徒忽夺淮,淮弱而河盛。一石八斗泥,壅碍入海径。倒灌淮上流,湖于可涉胫。埂堰始冲决,淮南受其病。塞决固治标,要须遂其性。下流无路行,东遏必西迸。疮平毒未消,堡闭盗犹横。旁观方忧危,当局莫予圣。治河近称善,吾宗老司空。河徙时未久,淮流尚争雄。海口虽停沙,可以水力冲。淮主河乃客,主壮客不攻。用清以刷浊,当年策诚工。淮今仅一线,河涨犹难容。淤沙积成土,不浚焉得通?古方治今病,和缓技亦穷。疏瀹费虽多,尺寸皆有功。堤成倘蚁漏,金钱掷波中。
潘耒(1646~1708)清初学者。字次耕,一字稼堂、南村,晚号止止居士,藏书室名遂初堂、大雅堂,吴江(今属江苏苏州)人,潘柽章弟。师事徐枋、顾炎武,博通经史、历算、音学。清康熙十八年,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纂修《明史》,主纂《食货志》,终以浮躁降职。其文颇多论学之作,也能诗。所著有《类音》、《遂初堂诗集》、《文集》、《别集》等。 ...
潘耒。 潘耒(1646~1708)清初学者。字次耕,一字稼堂、南村,晚号止止居士,藏书室名遂初堂、大雅堂,吴江(今属江苏苏州)人,潘柽章弟。师事徐枋、顾炎武,博通经史、历算、音学。清康熙十八年,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纂修《明史》,主纂《食货志》,终以浮躁降职。其文颇多论学之作,也能诗。所著有《类音》、《遂初堂诗集》、《文集》、《别集》等。
捣练子 其八 八梅。两汉。佚名。 捣练子,赋梅青。休共檀梨取次争。叶底青青如豆小,已知金鼎待和羹。
和胡宗泽见寄。宋代。吴芾。 湖边策杖步新晴,陡觉胸襟万虑平。老去不须防意马,静中已是息心兵。閒来绿树阴中坐,懒去红尘闹里行。赖与故人供一醉,不辜今夜月华明。
四月初四日闻绩溪凡十五都贼焚欲尽傍出焚歙县之南乡遂焚至昌化。元代。方回。 昔日初闻寇,诸人早出师。焚烧宁太广,收剿已无遗。斧钺何曾钝,雷霆岂肯迟。迁延非决策,那得更狐疑。
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十。明代。方献夫。 先生身外固无求,帝问何尝间隐幽。洛下当年遗盛事,乘传犹得赞谋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