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岐山姜明府

昨夜闻山雨,归心便似迟。几回惊叶落,即到白头时。

雁影将魂去,虫声与泪期。马卿兼病老,宋玉对秋悲。

谢客才为别,陶公已见思。非关口腹累,自是雪霜姿。

酿酒栽黄菊,炊粳折绿葵。山河方入望,风日正宜诗。

牧竖寒骑马,边烽晚立旗。兰凋犹有气,柳脆不成丝。

别后如相问,高僧知所之。

李端
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 ...

猜你喜欢

道人一计了平生,肯笑寒儒不糁羹。若识先生晚食肉,万钱何处著膻腥。

淮王昔下江南城,万灶兵拥双霓旌。

锦裘绣帽白玉带,金戈铁马红鞶缨。

衡阳七十峰,洞庭八百里。翛然五亩宅,结搆傍江汜。

仄径穿藤萝,层轩萟桃李。白云何英英,丹霞亦靡靡。

此日天中节,它年赤伏符。

只因昭火德,不为记荆吴。

侧曲艳歌閒送日,晚花初叶暗留春。

舞狂风蝶时过树,啼熟林莺不避人。

十日秋阴乍放晴,又随骢马出孤城。林霏滴翠时沾湿,花气浮香远送迎。

软陌正宜联辔语,好山都作觅诗行。村田处处逢收秫,不用衔杯意己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