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杨氏女

永日方戚戚,出行复悠悠。

女子今有行,大江溯轻舟。

尔辈苦无恃,抚念益慈柔。

幼为长所育,两别泣不休。

对此结中肠,义往难复留。

自小阙内训,事姑贻我忧。

赖兹托令门,任恤庶无尤。

贫俭诚所尚,资从岂待周。

孝恭遵妇道,容止顺其猷。

别离在今晨,见尔当何秋。

居闲始自遣,临感忽难收。

归来视幼女,零泪缘缨流。

译文

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,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。

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,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。

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,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。

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,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。

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,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。

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,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。

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,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。

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,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。

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,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。

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,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。

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,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。

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,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。

注释

杨氏女: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。

永日:整天。戚戚:悲伤忧愁。

行:出嫁。悠悠:遥远。

溯:逆流而上。

尔辈:你们,指两个女儿。无恃:指幼时无母。

幼为长所育:此句下有注:“幼女为杨氏所抚育。”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。

结中肠:心中哀伤之情郁结。

义往:指女大出嫁,理应前往夫家。

自小阙内训:此句下有注:“言早无恃。”阙:通“缺”。内训:母亲的训导。

事姑:侍奉婆婆。贻:带来。 

令门:好的人家,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。这里指女儿的夫家。

任恤:信任体恤。庶:希望。尤:过失。

尚:崇尚。

资从:指嫁妆。待:一作“在”。周:周全,完备。

容止: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。猷:规矩礼节。

尔:你,指大女儿。当何秋:当在何年。

居闲:闲暇时日。自遣:自我排遣。

临感:临别感伤。

零泪:落泪。缘:通“沿”。缨:帽的带子,系在下巴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442 .

送杨氏女创作背景

  诗人早年丧妻,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,父女感情颇为深厚。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,当此离别之际,心中自然无限感伤。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,在临行前,诗人万千叮咛,谆谆告诫:要遵从礼仪、孝道,要勤俭持家。其殷殷之情,溢于言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7-18 .

 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,他的心情异常复杂,遂写了此诗。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,是真性情的流露,令人读来感伤不已。

  女儿即将远行,父亲心有不舍,却情难敌义。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: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。念及女儿幼年丧母,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,当此离别之际,心中甚为不忍。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。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,要遵从礼仪孝道,要勤俭持家,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。

 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。送女出行,万千叮咛;怜其无恃,反复诫训。诗人早年丧妻,因为对亡妻的思念,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。在长女出嫁之时,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。诗中说幼女与长女“两别泣不休”,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。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,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: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,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,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。一个情感复杂、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。

  全诗情真语挚,至性至诚。慈父之爱,骨肉深情,令人感动。“贫俭诚所尚,资从岂待周”两句,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。

韦应物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 ...

猜你喜欢

但见盈城盈野,谁能去食去兵。

山东河北卷土,江右湖南失耕。

昨宵失睡仍朝起。愁人向乏销愁计。凉日上珠兰。秋风一味寒。

添衣窗下坐。冷燕檐前过。燕语似将离。丁宁春社时。

煌煌宝书,玉篆金缕。曷为来哉,自天子所。自天子所,以燕文母。

婉嬗祥云,日正当午。

昔日初闻寇,诸人早出师。焚烧宁太广,收剿已无遗。

斧钺何曾钝,雷霆岂肯迟。迁延非决策,那得更狐疑。

陶式玉

地老天荒行路难,尘羁初解怯凭阑。故人呜咽探诗卷,弱女嘤咿傍晬盘。

姓氏与谁投白社,湖山从此著黄冠。虫沙触磕公休论,且为斯文勉一餐。

忆昔雄师罢战灰,开平犹有教军台。自从南向北征去,直到如今永不来。

思起相从不惮役,想来奋战愈增哀。有时梦里还相见,抱鼓声中旗甲开。